据悉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的2002年国际翻译研讨会上获悉,在广州能够从事这种同声传译的专业人才不过30人;而国际大会是否配备同声传译,已成为衡量会议档次的重要标志。
昨天下午,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的2002年国际翻译研讨会上,台上来自不同国家的研讨者宣读着论文,台下的观众通过一个小小耳机随意调动频道,即可以收听到英、法两种语言。虽然同声传译已不是新鲜的玩意,仍令不少次接触它的广外学生大感新奇。
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、广东省翻译者协会理事长黄建华却告诉记者,目前在广州从事翻译工作的有上万人,在翻译协会登记注册的也有1800多人。但像同声传译这样较高层次的人才却非常缺乏,整个广州也不超过30人,而国际上流行的在经贸、科技、政法等各个领域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同声传译人才更是一片空白,这与广州大都市的地位不相称。
据了解,同声传译是翻译工作中难度较大的一种,因为比交替翻译要省去一般时间,目前正成为国际性大会中的流行的翻译方式。在上海举办的亚太经合(APEC)会议、以及每年在广州举办的大都市年会等都是采用了这种方式。
同声传译要求译者头脑敏捷,反应灵敏,翻译时要紧跟说者的思维节奏,两者相隔时间不能超过半分钟,因此译者多要学会“一心两用”———耳朵边听嘴巴也要马上反应出来,这一点是令许多翻译工作者望而却步的。
黄建华教授说,同声传译虽然要求译者天资聪颖,但相应的培训也不可缺少。但目前广东各高校在这方面基本没有专门培训机构,这也是造成每年毕业的学生数以万计、但同声传译人才仍然缺乏的原因。
|